首頁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三、簡要評價

字體:16+-

結構設計法是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卡甘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創立的一種教學策略。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卡甘的結構設計法日益成熟,他的研究成果對世界各地運用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結構是卡甘合作學習理念的核心。在卡甘看來,與活動相比,結構更具生發性,更具有生命力。如果教師理解並掌握了“結構”,結合教學內容,他們可以創造出多種適合實際教學境況的教學活動,“結構,不像活動,是不會用光的。”[1]

尤其重要的是,任何時候,課堂教學中都可以運用某種結構,如教師談話、大家動腦、默讀、自學活動、小組合作活動等,無論是何種結構,結構本身不受內容限製。比如,教師談話這一結構,其內容可以是國內戰爭,可以是道德故事,也可以是數學中的畢達哥拉斯定理,因此,在卡甘看來,結構就是一係列的步驟或規定好的行為,任何一種結構都可以用來傳遞一個不確定的內容範圍。結構可以擁有內容,將一定內容置於結構中就創造了一種活動。通過變化結構或內容,教師就創造了不同的活動和不同的學習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講,結構+內容=活動。

與其他生生合作的教學策略相比,結構設計法的最大特點是它雖然沒有一個詳細的、明確的教學程序的規定,隻是提供了若幹概括性的結構可供選擇,但是它卻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任務,選擇小組構建、信息分享、高水平思維等不同的結構與之相呼應,真正能夠促進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確保所有的學生在某個活動階段都能積極從事某個方麵的任務。不過,要確保合作結構真正有效,教師在運用此教學策略時,必須保證在小組活動時滿足如下幾個條件,即同時互動、平等參與、積極互賴與個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