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學習小組成績分工法
一、基本要義
學習小組成績分工法也可叫作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udents Team Achievement Division,STAD)。學習小組成績分工法是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斯萊文教授1978年創設的。學習小組成績分工法是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較為簡單、最容易實施的一種方式,但也是十分有效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STAD所使用的課程內容、標準和評價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太大的差別,所以它適用於初次接觸和嚐試合作學習的教師和學生,是一種任務分擔、責任分擔的有效學習方式。在STAD中,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分擔一定的學習任務,承擔對本小組團體成績高低的責任,即每一個小組成員的成績都將決定團體成績的高低,是一種任務分擔、團體計分的合作學習方式。
一般來講,學習成績分工法的實施主要包括五個要素:課堂授課、小組組建、測驗、個人提高分和小組得到認可。[1]
(一)課堂授課
合作學習課堂上所學習的材料通常先由教師向學生呈現。最常見的呈現方式就是教師的課堂講授或直接教學,有時也采用講授—討論的方式,當然也包括以多媒體等形式向學生呈現學習材料。STAD課上的講授與一般教學的不同之處在於STAD課的講授必須明確地集中在所學的單元上,這樣會使學生意識到他們必須認真聽講,因為這樣做有助於他們在測驗中取得好的成績,而他們個人的得分將直接影響他們所在小組的得分。
(二)小組組建
按照美國和其他一些西方國家實施合作學習的做法,合作學習小組通常要由4~5名學生組成。小組在構成上應體現一個班級的縮影,即力求使小組成員在學業成績、性別、種族等方麵具有異質性和代表性。小組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小組成員為取得好的測驗成績做好準備。在教師講授完畢以後,學生通常就接著進行小組活動,有時是在一起討論問題,有時是比較問題的答案,當同伴出現錯誤時還要幫助他們糾正,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