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一、合作學習的種類

字體:16+-

從目前國內外關於合作學習的研究文獻來看,合作學習實際上是一個泛稱,是一個複合性、多層麵的概念。之所以這樣說,一方麵是因為目前世界上冠以“合作”(cooperative)的教育教學改革可謂量大類雜、異彩紛呈。僅美國現在流行的合作學習或教學的理論與策略就不下幾百種,頗有令人眼花繚亂之感。類似這樣的改革不僅在歐洲等西方國家十分盛行,就連我國近些年來也湧現出了不少以“合作”冠首的改革,其實踐涉及20多個省份。難怪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合作學習的主要倡導者斯萊文(Slavin,R.E.)教授將這種現象稱為“教育中的合作革命”,是一種“合作熱”。[3]從這一角度來看,合作學習是對上述這些合作性教學改革實踐的總稱;另一方麵,從現有的冠以“合作”字首的教育教學改革方案來看,雖然它們大都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性互動(cooperative interaction)為基本特征,但它們卻並不處於同一個理論層麵上,活動取向也不盡相同。從國外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來看,目前的合作學習活動其主要取向大致可以歸結為四種,即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師互動和全員互動,由此我們可以將合作學習活動劃分為四個不同領域和種類。

(一)以師生互動為特征的合作學習

這一類型的合作學習以蘇聯的著名教育流派“合作的教育學”為代表。所謂“合作的教育學”是指相對於傳統權力主義教育的一種人道主義的教育主張,它是蘇聯“教育科學院城堡”以外的實驗教師在長達20餘年的教育科學實驗中探索的結果。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阿莫納什維利、沙塔洛夫、謝季寧和伊萬諾夫等。他們在《合作的教育學》一文中指出:“需要有一種新的教育學,這種教育學與從前的教育學不同,它的特點在於特別注意誘導兒童學習,特別是注重教師和兒童的共同勞動。它可以稱之為合作的教育學。”[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