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合作學習教學策略

三、合作學習的倫理訴求

字體:16+-

社會生活的每一個領域都有各自獨立的倫理要求,也就是說,在符合人類社會共同倫理準則的前提下,每個社會生活領域的具體倫理要求是各具特色、富有個性的。特定領域的具體倫理要求體現著特定領域的特色,教育領域當然也不例外。合作學習作為教育範疇的研究課題,決定了它必然會擁有倫理對於教育而言所必需的共同性和永恒性。如果說教育的倫理特性是指從倫理的角度對教學本質進行的分析、把握和規定[12],那麽合作學習的倫理特性就是順理成章地從倫理角度對合作學習的本質進行分析、把握和規定。

(一)教育的倫理品性:合作學習倫理探究的著眼點

教育首先是做人、成人的教育活動,是個體生存、發展的重要途徑和真實生活,這種基本價值是教育之於合作學習研究範疇的根本,也是其倫理預設的出發點。國內的樊浩教授、田海平教授在其合著《教育倫理》中,認為“教育的倫理意義可以歸納為三個命題:教育關係是一個共同體,教育共同體是一個倫理實體,教育的根本人文使命是倫理解放;教育的人文精神基礎是性善信念”,他還認為“從總的結構來看,教育的倫理內涵,是一種關涉人之成長的倫理內涵”,“教育理想、教育目的和教育使命通過‘人之成長’映現出了教育的倫理內涵”,從教育活動來看,“雙向共時、結構靈活、動態成長、綜合滲透”映現出教育的倫理內涵。[13]先前的合作學習理論雖然沒有明確的直接從倫理角度進行相關研究,但它自始至終所散發的倫理“氣息”讓我們不得不對之駐足。

首先,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視教學動態因素間的“互動”為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突破了傳統教學意義上師生之間的互動,將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做了淋漓盡致的闡釋與拓展,它強調課堂生活是“師—生共同體”的生存與生活方式,在共同體中,師—生、生—生、師—師間休戚相關,相互占有和享受著教學資源,呈現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的生活形態。其本身所蘊含的豐富的倫理意蘊等待著我們進一步去挖掘與展現。另外,對“積極互賴、麵對麵的促進性互動以及個體和小組責任”等因素的強調以及“培養學生共同學習、彼此欣賞的能力”這一基本原則使得合作學習已經具備了豐富的倫理內涵。例如,“個體責任”使得小組成員明確了個人的責任,這就要求學生要設身處地地去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同時個體既然與小組利益緊密的結合,為了小組的整體利益就要遵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倫理底線,強化每個學生民主參與、自我發展的個體意識,等等。可以這樣說,合作學習的倫理品性是教育之於合作學習的基本人文條件。缺乏倫理品性,合作學習過程中主體之間的關係不僅難以成為倫理實體,甚至難以成為合作的共同體;缺乏倫理關懷,合作學習就會模糊甚至喪失自己的人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