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從某一角度對某一問題關注的動因通常來自三個方麵:第一,理論研究過程中促使我們反省的內在需求;第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帶給我們的困惑與焦慮;第三,來自對該角度所涉及的知識的興趣。[1]“實踐的焦慮”“反省的需求”以及“知識的興趣”是相互聯係的。人們經常會受到實踐問題的刺激,然後試圖用概念、理論去把握這些問題,相關的研究就這樣發展起來了。嚐試著從倫理學的角度對合作學習進行研究也正是緣於上述最基本的原因。當前合作學習研究中倫理關懷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是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對個體道德品性發展的漠視;二是理論研究過程中對倫理價值的忽視。因此,從倫理學視野下審思合作學習,顯得非常有必要。
(一)合作學習實施過程中對個體德性發展的漠視
為了了解合作學習的實施現狀,本課題組對課程改革的國家實驗區和省實驗區進行了調查,調查學校主要包括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第三實驗小學、青島市膠州實驗小學、威海市第二實驗小學、日照實驗一小、臨沂市河東區第二實驗小學以及山東聊城市杜郎口中學。這次調查主要采用的是調查問卷、訪談與隨堂聽課的形式。問卷分為兩套,一套為小學二年級使用,一套為小學高年級和初中使用。調查主要圍繞著論文所關注的小組的組建、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小組活動的基本過程、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小組合作學習的長處以及在課堂教學中的不足等幾個問題來展開。調查對象是參與課改實驗的小學三年級二個班級、小學四年級一個班級、初中一年級的兩個班級以及未參加課改實驗的五年級的一個班、初中二年級的兩個班級,共計445人,發放問卷445份,回收445份,訪談教師2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