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學校論者看來,領導不同於管理,領導是用具有內在吸引力的組織發展前景來凝聚其教師,主動吸引下屬,因此,它更強**師的主動追隨,而管理則是為維持現狀,去操縱、控製教師。合作型學校不僅需要管理者,更需要的是領導者。在此觀念引導下,他們提出了創立合作型學校的五步領導策略。[7]
(一)挑戰現狀
這是領導合作型學校的第一步策略。在合作學校論者看來,現行學校教育製度明顯存在兩個方麵的問題,一是組織結構過時,二是教學範式陳舊。
組織結構過時突出表現在當前學校濃厚的科層化模式特征之中,具有明顯的缺陷性。第一,批量化生產。學校組織中盛行自上而下的權力等級製度,一切要求照章辦事,強**學的標準化,人為地肢解了教育工作的整體性,結果使得教師隻能在相互隔離的環境中單獨工作,教師和學生被視為沒有個性和感情的、教育機器上可以互相替換的標準化“零部件”。第二,鬆散型聯結。學校是由若幹單元、進程、活動和鬆散型而非緊密型的個人間的聯係結構組成的(Johnson,1970)。鬆散型聯結型學校有著許多特殊的特征,如目標模糊,每一位教師都各有一套不同的目標,且這種目標不可測量,在學校整體、局部和個體的目標方麵缺乏有機聯係,從而導致方向或責任缺乏一致性;各個體間的工作相互依存性很低;個人不了解自己的工作在組織整體目標中的作用及與他人工作的相互聯係,甚至對自己的工作職責也不明確。個體之間的相互隔離導致社會技術不受重視,而組織也很少為了自身的改進而對其運行過程進行審視。第三,競爭性的組織氣氛。在此氛圍中,學生致力於超過其他同學,教師追求比他的同事教得更好。這樣做的結果導致學生和教師都把他人的成功視為自己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