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九卷:雜草集 野花集

教育憂思錄之一[1]

字體:16+-

20世紀80年代,世界上掀起了一陣教育危機風。美國著名教育家庫姆斯就寫過一本書,叫《世界教育危機——八十年代的觀點》。1991年我訪問美國時,曾經和美國的教授討論過教育危機的問題。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麽動不動就說危機?”他們回答得很幹脆,說:“危機與機遇同存,有了危機感,就會去想辦法克服危機,機遇也就在這個時候產生。”我聽了很有感慨。但是,我們不講危機,似乎社會主義就沒有危機,講危機就是誣蔑社會主義。其實社會主義也有危機,尤其是在社會主義還不成熟的時期。沒有危機感,不去克服它,那才是真正的危機。否則為什麽東歐會巨變,蘇聯會解體?這些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所以時時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我國教育有沒有危機?這可能是領導不愛聽的問題。但客觀事實是危機是存在的。說教育有危機,並不抹殺教育事業所取得的成績,隻是說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遇到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就會影響到教育的發展,解決了,我國的教育就會有較大的發展。一句話:“危機與機遇同存。”

那麽,就來說說當前教育的危機,或者叫憂思吧。憂思之一是高等教育擴招所帶來的質量問題。毫無疑問,擴招是必要的,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青年求學的需要。但連續三年擴招帶來的問題也不少。第一是教師隊伍和物質條件的不足,特別是教師隊伍嚴重不足。從數量上講,師生比例已達1∶20之巨。按國際上通常的標準,大學教師與學生的比例大致在1∶10到1∶14的樣子。我國的師生比例已超出了約一倍之多,恐怕已經超過警戒線,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憂思。

第二是擴招帶來的就業問題。就業難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當然,就業難並不等於人才的過剩。我們這樣一個有13億人口的大國,而且是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每年有幾百萬大學畢業生就業,不能就說太多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還隻有17%,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但是為什麽會出現就業難的問題呢?這說明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不能適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就業難主要表現在結構性就業上,有些專業人才緊俏,有些專業人才過剩。另外,極需要人才的地方,如西部地區和農村,卻極少有人願意去,人才充足的大中城市卻出現幾個人、幾十個人爭一個崗位的現象。擴招的時候,許多學校是盲目的,並未做仔細的市場調查,隻根據學校的可能,有什麽專業就招什麽專業,並未考慮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