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九卷:雜草集 野花集

旅蘇追記[1]

字體:16+-

蘇聯,我曾經到過三次。第一次是1951年8月至1956年7月,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第一批留學生在那裏學習生活了整整五年。第二次是1984年初夏,中蘇關係剛剛解凍,我作為中國高等教育代表團成員訪問了蘇聯高教部、幾個城市和十多所學校。第三次是1991年6月,正是蘇聯解體前夕,也是作為中國高教代表團成員去參加中蘇高等教育研討會。三次訪蘇,在我的印象中,宛如到了三個世界。第一次,即20世紀50年代的蘇聯,感到社會主義欣欣向榮,人民充滿著希望和憧憬。雖然1953年斯大林逝世以後暴露出許多問題,但那時還是社會安定,物產豐富,人民群眾有高度的熱情。第二次訪蘇給人的印象是革命的口號依舊,新建了許多革命博物館、紀念館,但多了幾分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商店裏的商品已經大不如20世紀50年代,人民群眾似乎生活在一種緊張和壓抑的氣氛之中。第三次訪蘇正在蘇聯解體前夕,使人感到社會一片混亂,特別是思想混亂,老百姓生活在一種茫然之中。我們回國不久就聽到蘇聯解體、社會主義遭受嚴重挫折的消息,心中無限惆悵。多少年過去了,但莫斯科的生活依然使我懷念,蘇聯的逆轉也使我深思。我想在依稀的記憶中追尋一些歡樂,以寄托我對莫斯科的思念;在茫然中尋覓一絲線索,以解開我思想中的疑問。

1951年8月下旬,正是莫斯科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一行三百多名中華學子懷著向往、憧憬的心情,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旅途跋涉,終於抵達莫斯科雅洛斯拉夫車站,來到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首都莫斯科,每個人都激動萬分。汽車把我們拉到莫斯科動力學院,在那裏休整和等待分配到全國各所學校。兩天以後,我和另外兩位同學被分配到國立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校長基列耶夫來接我們。一路上校長滔滔不絕地給我們介紹路邊的名勝和建築,由於語言還不通,我們聽不懂他給我們介紹的是什麽,但能感到他的熱情和友好。後來我們才知道,基列耶夫是一位很有聲望的學者和活動家,在戰爭年代他曾擔任過莫斯科廣播電台的台長,當時任聯共中央紀律委員會委員。他是一位十分嚴肅的領導者,不苟言笑,但對我們中國留學生卻很親切和關懷。他不定期地找我們去座談,問我們的學習,問我們的生活,問我們有些什麽困難和要求。校長接待日,他的辦公室外間總是排著隊,教師等著去見他。但如果我們去了,他總是優先接待我們。他親切而又嚴肅的形象讓我們至今猶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