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自我剖析
最近聽到一位師大的老師對我說,他被清華大學教師培訓中心請去講教育理論。聽課的以青年教師為主,也有一些老教師。他們聽課十分認真,提了許多問題。聽課的老師都是很有學問的,大多是留學回國的博士,在專業上都是頂尖的。但是他們說,他們不懂得教育理論,要在清華大學教好書必須學點教育理論,掌握教學的技能和技巧。為此清華大學成立了師資培訓中心,凡是青年教師都要經過培訓才能上講台。這位師大的老師說到這裏很激動。他說,在師大可是另外一種景象。在師範大學講教育理論的,尤其是講教學法的老師最不被重視。一般老師都不願意研究教學法,認為隻有專業上不去的人才去搞教學法,才去講教學法的課。在一般老師的眼裏,隻要專業強,就能教好書,教育理論和教學技能是可有可無的事。這和清華大學形成了一種反差。賣瓜的不叫自己的瓜甜,而是別人叫甜,這不是很奇怪嗎?其實說怪也不怪,其中自有緣由。
我不想分析,當好一名教師,包括大學教師需要什麽樣的素質,論述這個問題的文章已經很多。我隻想分析一下師範大學某些老師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心態。
師範教育在我國長期不被人們所重視。早先有一種偏見,認為師範是低水平的,隻要有點知識就可以當教師。據說許多年以前,一位師大的校長到科技部門申請項目,科技部門的同誌居然說:師範大學還要搞什麽科研?有些綜合性大學的校長也有這種偏見,認為師範大學培養中學老師,能教書就行,搞什麽科研。由於這種偏見,長期以來,師範院校的設備條件遠遠比不上一般大學。改革開放初期,教育部一位幹部做了一項統計,當時全國180多所高等師範院校的設備之和(折合資金)不及一所地方的綜合大學。近十幾年來,中央對師範教育十分重視,1980年、1996年開了兩次師範教育工作會議,增加了經費投入,包括幾批世行貸款,師範院校的設備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與綜合性大學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