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讚成愉快教育的實驗,並為它說了幾句話,好心的朋友就勸我,別去講什麽愉快教育了,學習本來就是刻苦的事,不刻苦焉能成才?乍一聽很有道理,曆史上的名家、大師哪一位不是刻苦攻讀出來的,哪有小時候不用功,以後會成才的?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是老師常常用來教育學生的箴言。我們小時候,老師還常常給我們講囊螢映雪、懸梁刺股的故事來激勵我們刻苦讀書。但是仔細想一想,刻苦學習並不見得不愉快呀!小時候似乎也算得上用功,雖然不太刻苦,但並沒有感到不愉快,也沒有像現在不少孩子那樣感到壓力沉重,沒有時間玩耍,把學習當作苦差事。難道刻苦學習就不能愉快了,或者愉快了就算不上刻苦了?
再請教一下心理學,發現愉快和刻苦屬於兩種不同的心理品質。愉快屬於情感的體驗,刻苦卻是意誌的表現。愉快的對立麵是痛苦,而不是刻苦;刻苦的對立麵是懶惰、懈怠,而不是愉快。所以愉快和刻苦是可以結合在一起的,而且兩者是相互促進的,學生對某門功課感興趣了,他就會愉快地、刻苦地去學。同時,經過刻苦努力,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得到了好的成績,他在心理上得到一種勝利的滿足,或者叫成功的愉悅,這就愉快了。愉快以後又會激勵他再去刻苦學習。如此循環往複達到感情和意誌的新的境界。
愉快學習和克服挫折也是不矛盾的。有位中學校長對我說,現在的孩子經不起挫折,應該從小讓學生經受挫折的考驗,怎麽能事事愉快。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反對愉快教育。實際上愉快和克服挫折的能力也是兩種不同的心理品質,克服挫折也屬於意誌力的表現。學生在學習中總是會遇到挫折的,但是遇到挫折以後是讓他消極地忍受痛苦呢,還是幫助他克服困難,取得勝利?當然要幫助他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勝利地完成了學習任務,他在心理上又會產生成功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