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九卷:雜草集 野花集

隻有尊重學生,才能要求學生[1]

字體:16+-

中小學生是教育的對象,又是小孩子,老師和家長往往不把他們放在眼裏,似乎他們隻有聽話的義務,沒有發表意見的權利。事實上孩子最具有自尊心,不喜歡大人把他們當作小孩子看待。特別是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獨立性增強,不願意依附家長和老師,願意單獨行動;他們的好奇心很強,許多事情都想試一試,但另一方麵他們的能力又有限,有時事與願違。這時期的心理處於願望與能力不相適應的矛盾狀態中,特別需要別人引導、幫助,而不喜歡別人指斥,說他們是小孩子,不懂事。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中最突出的也就是尊重學生。他總是千方百計地發掘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曾經說過:“一個人從童年時代起就失去了自尊心,那對他還有什麽可指望的呢?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就是使每一個孩子在掌握知識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要培養學生的自尊心,教師和家長就要注意充分地尊重學生,善於聽取學生的意見,以平等的態度和學生討論問題。

我們的老師是不是注意到了這一點呢?有的老師因為一點小事,甚至於並非學生的過錯,就向學生大發雷霆;有時還諷刺挖苦,想盡方法去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現在法律規定教師不能體罰學生,但有的老師卻借家長之手體罰學生。所以學生中流傳著一個順口溜,叫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師到我家”。學生對老師常常有一個公正的評價。學生並不會討厭要求嚴格的老師,恰恰相反,學生不喜歡鬆鬆垮垮的老師,但最不喜歡愛“損人”的老師。他們喜歡的是對學生親切、尊重學生、和學生平等相待、教書認真、要求嚴格的老師。

馬卡連柯曾經說過,隻有更多地尊重學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學生。老師尊重學生,學生理解老師,就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這時老師的嚴格要求中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因為,正是尊重學生才嚴格地要求他,如果對他失去了信心,也就不會對他提出什麽要求了。有的老師既不尊重學生,又想要求學生,這就近乎霸道了,其效果恐怕隻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