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析[1]
中國文字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簡練而寓意深刻。“教書育人”這四個字就概括了教育活動的本質。教育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活動,它的本質就是使一個作為生物個體的自然人變為一個作為社會成員的社會人。也就是說,教育要使一個人獲得賴以生存的生產勞動的經驗和社會生活的經驗,包括一定社會的思想觀念、道德準則、行為習慣,從而使人類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所以,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
當人類的生產知識和生活知識還十分貧乏的時候,知識教學和思想教育是分不開的。學校教育的目的主要是為統治階級培養人才,思想教育在學校教育中占主要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知識的不斷積累和各門學科的建立,學校教育的內容越來越豐富,知識教學與思想教育就有了不同的任務和內容,教書和育人似乎就變成了兩回事,但是實際上仍是分不開的。首先,不論是知識教學還是思想教育,都是為了培養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其次,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總是會把一定社會的思想意識、道德觀念傳授給學生。這不僅因為教學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而且還因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總是要把自己的思想觀點、行為品德暴露給學生,學生又總是把教師作為自己的楷模來模仿和學習。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無不隨著教學過程深刻地影響著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影響有時是有意識的,有目的的;有時則是無意識的,無目的的。但不論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不過它們的區別在於:有意識有目的的影響總是積極的,總是教師所希望學生接受的影響,產生的效果總是正效果(當然,也可能因為教師的錯誤觀點或者方法的不當而產生消極的效果);而無意識無目的的影響則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也就是說它的效果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