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國家的教育都是傳統和時代的產物。教育作為文化的一部分,總是受製於整個文化傳統。各個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傳統,因而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傳統。因此,不了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就很難理解該國的教育。但是教育是為社會培養人才的,社會又是不斷發展的,教育要為一定社會培養服務於該社會、促進該社會發展的人才,就必須具有時代性。教育的時代性與教育的傳統會產生一定的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方式就是教育的變革。這種變革不是離開教育的傳統另搞一套,而是對教育傳統的繼承和改造。因此,研究教育的傳統和變革,對於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現代化教育體係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當前,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係,就不能不研究我國的教育傳統和教育現代化的關係。
教育傳統是經過長期的曆史積澱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教育體係。教育傳統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一定的曆史時期有一定的文化傳統,也就有一定的教育傳統。這種教育傳統是受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同時也是對過去的教育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例如中國曆史上長期存在的科舉取士的傳統是在封建製度發展中形成的。這種科舉製度把學校教育和人才的選拔製度結合起來,相對於過去的世襲製度或者薦舉製無疑是一種進步。但它本身也存在著許多弊端。清朝末年,列強的侵略和中國資本主義的萌發後,科舉製度終於隨著政治經濟的劇烈變革而徹底破滅。
但是,教育製度的改變,並沒有完全拋棄原來的某些教育傳統。這是因為教育傳統和文化傳統一樣具有多種層麵:物質的、製度的、思想的層麵。製度的改變總比思想的改變要容易得多。我國科舉製度作為一種製度在清朝末年就消亡了,但是與科舉製度相伴隨的教育思想仍有可能在人們的頭腦中殘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