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八卷:顧明遠教育口述史 顧明遠教育演講錄

四、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動向

字體:16+-

(一)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引起的新變化

20世紀70年代馬丁·特羅提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概念。從數量上講是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5%—50%。但高等教育大眾化不隻是一個數量概念,由此而來的還有高等教育的一係列變化,包括教育觀念的變化、教育功能的擴大、教育模式的多樣化、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變化、入學條件的變化。

過去一定年齡的青年,中學畢業以後才能接受高等教育,現在這種限製被打破了,各種年齡階段的人,不論有無職業都可以進入高等學校學習,學曆也不再是進入高等教育的障礙,高等教育的對象擴大了。

高等教育也改變了統一的標準。高等教育內部存在著各種層次、各種水平。美國4000多所高等學校中,隻有極少數是高水平的。正如阿什比所說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是敞著大門的,上大學猶如參加障礙賽跑,凡是想參加競賽的人都可以參加。但是由於不同大學的水準不一,賽跑者可以選擇升入有國際地位的大學而參加困難的賽跑,或進入要求比較稀鬆的學校參加比較容易的賽跑”。因此高等教育大眾化並不排除精英教育。

高等教育大眾化也帶來不少問題。首先是大學畢業生過多,失業率增加。其次是教育質量下降,大批高中畢業生擁入大學,就使上大學這件事在中學生心理上施加某種社會壓力,不願意學習的也勉強學,他們對學習並無興趣,往往中途輟學。據美國聯邦政府統計中心統計,美國大學生能按期取得學位的人數不足50%。

(二)高等教育與社會聯係的加強

高等教育加強與社會的聯係,使高等教育更加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英國大學向來是比較保守的,但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大潮中也不得不強調大學與社會的聯係。英國政府在1987年《迎接挑戰的高等教育》白皮書中明確指出:“高等教育必須有效地為經濟服務,必須與工商界保持更緊密的聯係,以促進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