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世紀大學以教學為主,傳授文化知識,培養高級官吏和神職人員,也有少部分從事學術研究。因而早期的大學都是以培養人才為唯一職能。直到1828年耶魯大學還發表了著名的《耶魯報告書》,為舊大學的辦學傳統辯護,認為大學教育應是文化修養的教育而非專業教育,抵製大學革新。1830年一批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學者在紐約集會,批判《耶魯報告書》,並因此成立了紐約大學。
第二,產業革命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與生產的結合,一方麵促進了生產的發展,另一方麵也要求高等教育創造新知識和新技術。科學研究成了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以1809年柏林大學的建立為標誌,強調“學術自由”和“教學與科研相統一”,開創了高等教育從事科學研究的職能。
1876年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創立,成立研究生院,使美國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時期,美國逐漸建立起一批研究型大學,使大學變成既是教學中心,又是研究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戰爭的需要,大學參與了武器的研製工作。製造第一顆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美國許多大學都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新的科技促進了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也促進了高等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研發新的產品。
科學研究成為高等學校的重要職能。在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的時代,隻有開展科學研究,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大學成為創新知識、創新思維的重要基地,特別是基礎理論研究,大學有著優越的條件。因為大學學科齊全,可以組織跨學科研究,而當今科學技術的創新往往就在跨學科的結合點上。大學還擁有先進的設備和先進的科研團隊,有利於科學研究。
第三,大學為社會服務。1862年美國頒布《莫利爾法》,按照每個參議員、眾議員撥地3萬英畝(1英畝=4046.86平方米)土地建立學校,稱為“贈地學院”,為發展農業和工業服務。1906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提出大學應該為本州農業、教育、社會和經濟的綜合發展服務的辦學思想。校長海斯提出了一個擴大校外教育的計劃,認為“州的邊界也就是校園的邊界”,實行開放性的入學製度,為本地區公民提供繼續教育。這就是威斯康星思想。這一時期社區學院得以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