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簡稱《綱要》)第一次提出要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問題。《綱要》是這樣提的:“根據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到本世紀末,我國教育發展的總目標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顯提高;城鄉勞動者的職前、職後教育有較大發展;各類專門人才的擁有量基本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麵向21世紀社會主義教育體係的基本框架。再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較成熟和完善的社會主義教育體係,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政策本意是按照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戰略部署,要到21世紀中期才實現教育現代化,但許多地方已經迫不及待地提出要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首先是在珠江三角洲發動起來,華南師大馮增俊教授在廣東中山、順德、江門搞了一係列教育現代化的研討會、座談會,還出版了當地各個市縣教育現代化的專輯。緊接著江蘇省舉辦了教育現代化專家論證會,上海市舉辦了一流城市一流教育專家論證會。這些會議我都參加了。教育現代化的呼聲越來越高,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那裏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普及了,進一步怎麽辦?是停步不前呢,還是進一步發展?江蘇的同誌就提出這個問題,認為應該提出新的目標,因此提出率先或者提前實現教育現代化。這是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三步走”的要求的。因為我國地域廣闊,發展不平衡,東部地區應該率先進入現代化,這樣全國才能在21世紀中期進入中等發達國家的行列。
但是,什麽是教育現代化?大家並不太清楚。為了弄清什麽是教育現代化,首先要弄清什麽是現代化。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在西方就出現過一種“現代化理論”,企圖論證西方社會製度的優越性和合理性,並為戰後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政策依據。這種理論認為,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曆程是一致的,非西方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實現現代化,唯一的途徑就是西方化和照搬西方的模式,隻有靠西方文明的傳播,靠輸入西方社會的現代化因素才有可能。這種現代化理論早在60年代末就遭到許多學者的批判。這種理論代表了西方中心主義的觀點。事實上,世界文明並非以西方文明為中心,西方文明隻是人類眾多文明中的一種,而且“現代化理論”並沒有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真正的發展,因此需要對現代化進行重新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