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間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教育要改革,學製要縮短”的指示,小學學製縮短到5年,中學學製把初高中並在一起,縮短到4年。要用9年的時間完成過去中小學階段12年的課程簡直是夢想。同時,為了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中學取消分科教學,把原本是分科的理科課程縮編為“三機一泵”的內容,所謂“三機”是指拖拉機、柴油機、電動機,“泵”是指水泵。學生還要學工、學農、學軍,學習的時間沒有多少,因而中學畢業生的素質嚴重下降。“**”以後要恢複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提高教育質量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延長學製。但是當時還有一部分人有顧慮,認為毛主席提倡學製要縮短,因而隻是小心地把中學學製延長為5年。我認為,中小學學製是建立一個國家教育製度的大事,需要從學理上認真研究,多長的學製、什麽樣的結構是合理的,需要根據中小學生生長發育的規律、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和各國的傳統來製定。於是,1979年我在《文匯報》和《中國教育報》上發表了《各國中小學學製的比較——兼談我國學製改革中的幾個問題》,此文後來收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外國教育叢書”的《中等教育結構改革》一書中。
我認為學製的製定不是隨意的,是有規律的。首先,要考慮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規律,早在17世紀捷克的教育家誇美紐斯就提出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則。他提出自然萬物都是有一定秩序的,教育要模仿自然,要遵循自然的秩序,即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的秩序。其次,學製要考慮各國的傳統,有的國家入學年齡小,有的國家入學年齡大;有的國家初等教育時間長,有的國家初等教育時間短。但是總的基礎教育時間大體上是一致的,都在10—12年。最後,中等教育的學製還要與高等教育製度聯係起來考慮。例如蘇聯中小學隻有10年,但高等教育的年限較長,大都在5年以上,所以中小學教育的年限就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