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
聽了您的話,我非常感動!能說出這樣的話,恰恰是因為克服了種種無以言狀的苦難。顧先生的人生經驗對於後輩而言是極好的借鑒。在佛法中,有“霜後之鬆,聳立為王”[60]的說法。顧先生曆經磨難,可謂王者。
牧口常三郎先生是創價學會發展興旺的永恒原點,為了紀念恩師殉教,我們創價學會在東京都八王子市建了東京牧口紀念會館。紀念館裏掛著一幅高3米、寬5米的巨幅繪畫,這幅畫受贈於“敦煌的守護者”常書鴻夫婦,畫的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這幅作品是常書鴻夫婦在“**”中為了鼓勵自己克服所有的艱難困苦、不斷朝著文化的最高峰邁進而創作的。常氏夫婦曾向我透露過作畫時的心境:“這幅畫畫的是登上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度時所看到的景象。隻有登到高處,才能真正感受到厚厚的冰層與道路的險峻。然而即使如此,也要銳意前行,這就需要體力,更需要精神力量。當時我們處境艱難,但精神上卻不受任何人的束縛,所以畫的時候是懷著仰望珠峰的心情——希望是無限的,我們的希望正在於藐視一切苦難而前行。”[61]隻有忍受得了極限的考驗、懷有不屈不撓的勇氣與希望的人,才能最後達到頂點。
顧先生在不斷克服和超越苦難的過程中,登上了中國教育界的最高峰,並強有力地引領著貴國的教育,這便是最好的證明。
[1] 本章內容曾刊載於《東洋學術研究》第48卷第1號、第2號(2009年5月、12月)。
[2] 池田大作先生(時任創價學會會長)第二次訪華時,周恩來總理(1898—1976)因癌症晚期而住院。但是周總理不顧治療小組的反對,要求“無論如何,都要見見池田先生”(鄧穎超女士的回憶)。池田先生因擔心周總理病情而婉謝會見,但周總理的“強烈希望”促成了此次會談。會見時雙方確認了對中日早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締結)的期望。總理懷有“以民促官”的信念,自20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關注民間組織創價學會。會見時,“**”尚未結束,為了促進已經大大落後的中國現代化及世界和平友好,周總理可謂竭盡全力。會見一年零一個月後,周恩來總理病逝,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