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大浪淘沙——在迫害之中,看到了人的真實

字體:16+-

1968年,我被派到第三軋鋼廠勞動。該廠在東直門外,是一個非常簡陋的小工廠。我被分配到一個軋鋼帶的車間做小工,把軋鋼工人軋下來的帶鋼,每個約50公斤[59]重,搬到一邊堆放起來。到了軋鋼廠,我才發現我國軋鋼技術之落後,軋20公分寬的鋼帶,完全是手工操作,鋼帶從機器上軋過來,工人要戴著很厚的手套用手摁住鋼帶讓它卷起來,一不小心,鋼帶會彈起來,其勞動強度和危險之大是難以想象的。鋼廠離我家有十幾公裏,我每天清晨天不亮,頂著刺骨的寒風,騎車到廠裏上班。就這樣我在第三軋鋼廠搬了一個多月的鋼帶,結果手指得了腱鞘炎,至今未愈。

1970年秋天,林彪一聲號令,全部學校被疏散下鄉,我們也都被趕下鄉。我被派到北京郊區東方紅煉油廠,即現在的北京燕化地區勞動。那時那裏是一片荒地,國家在那裏興建化工基地。我起初是架子工,搭建工棚,工棚搭好了又去燒鍋爐,用蒸汽做混凝土預製板。這項工作的勞動強度也是很大的,每天三班倒,因此常常要值夜班。我們在那裏當了整整三個多月的工人。在我們工人班裏有一位年輕工人,是當地農村人。他看到我身材瘦小,體力不強,常常幫助我,我們結為了朋友。“**”以後他在北京市政工程隊工作,還曾帶著他家鄉生產的大米來看望我,我也送給他香煙或食品。可惜後來失去了聯係。我祝願他生活幸福!

從東方紅煉油廠勞動回來,1971年春節以後,我又被分配到山西臨汾勞動。“**”開始之前為了備戰,北京師範大學在那裏的呂梁山下建立起分校,“**”中就變成了我們勞動改造的“五七”幹校。所謂“五七”幹校,是根據毛澤東1966年5月7日提出的學生要“學軍、學工、學農”而建立的幹部勞動鍛煉的學校。我們勞動的地方原是呂梁山的一個山坡荒地,那裏從來沒有種過莊稼,我們是去開荒。我們先要把斜坡上的荒地開發成梯田才能種莊稼,這是多麽大的土方工程!當時沒有機械,我們完全靠雙手用鐵鍬把斜坡土地填平,種上小麥。但因為是生地,沒有肥料,每畝播了25公斤種子,結果第二年隻收了75公斤。於是第二年我們就養豬積肥,但第三年也隻收到125公斤。除了種地,我們還在那裏蓋窯洞,打算在那裏長期住下去。我們蓋的不是老百姓的土窯洞,而是用磚蓋了較現代化的窯洞。這種窯洞冬暖夏涼,當時已是農村最好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