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對戰亂的記憶至今仍是夢魘

字體:16+-

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戰爭的炮火下和貧困中度過的。1937年“七七事變”,我正讀完小學二年級。“七七事變”後不久,江陰縣城就遭到日軍飛機的轟炸。

我們一個遠房親戚本來在城裏開一爿石灰行,戰前還建了一個防空洞,但並未頂用,還是在這次轟炸中被炸死了。他的兒子走出防空洞到河邊洗手,反而幸免於難。炮聲一打響,大家紛紛逃難。

有錢人家逃到上海租界去了,有的逃到蘇北泰州等地。我們則是逃到鄉村,一年輾轉多個村莊,先是貫莊,繼而北漍、周莊、華墅。有時夜裏住在村裏,白天就逃到山上。

一年以後,時局稍為穩定,我們就搬到離城不遠的小鎮金童橋。但日軍不時會下鄉來清鄉,一聽說日本兵來了,我們就趕快逃到另外的村子裏躲起來。這樣躲躲藏藏一年多,學業也荒廢了。這一年隻上了幾個月的私塾。所謂私墊,實際上是金童橋的一位郎中先生(即鄉村醫生),他一麵給人看病,一麵收了幾個生徒。他的學生有四五個人,年齡不等,記得有比我年紀小的,也有年紀大一點的,最大的也不過十來歲。因為年齡不等,所以學習的內容也不同。

初入學的學《三字經》,最大的一個讀《孟子》,老師讓我讀《大學》。[24]天天讓我們背誦,也不講解。讀了幾個月,最後隻記得“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25]。至於什麽意思,完全不明白。

後來到城裏去上小學,要走好幾裏地。城門有日本兵站崗,經過的中國人必須向他鞠躬,否則他便用槍托打中國人。

正如池田先生所說,抗戰期間,由於流離失所,我上小學時就先後換了六所學校。到小學六年級時我們返回江陰縣城,在實驗小學讀書。學校操場隔壁恰是日本憲兵隊駐地,我們常常聽到無辜的老百姓被拷打時的慘叫聲。日本憲兵隊常常在夜裏出來查戶口。我們晚上睡覺的時候,一聽到遠處犬吠或沉重的腳步聲,就知道日本兵又來了,趕快吹熄燈火,屏住氣,不敢出聲。我們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極大的苦難,直到現在,夜裏如果做噩夢,還會遇上日本兵,這種苦難留下的印象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