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3 戰禍中的青春

字體:16+-

這絕對是錯誤的!

池田

我家有七個男孩,一個女孩,我是第五個男孩。

對我來說,對長兄喜一的記憶最為深刻。大哥在1937年出征,遠渡貴國。大哥回國後說:“日本太不像話了,暴虐,傲慢。中國人不也是人嗎?這樣做絕對是錯的!”當時大哥憤怒的樣子,至今仍浮現在我的眼前。後來,大哥在緬甸陣亡。

回想起來,人生中總會有些能開辟新的人生起點的話和事件,它永遠也不會褪色。

我敬慕的長兄戰死,疏散地的房子被炸毀,幾度在把天空映得通紅的美軍空襲中逃難……這些我都深深地記在心裏。那時我忍受著肺病接受軍事訓練,還吐了血。

如果要列舉戰爭的回憶,那是舉不盡的。我在小說《人間革命》的開頭寫道:“殘酷莫如戰爭,悲慘莫如戰爭!”這也是我一生從事和平活動的出發點。不管在哪個時代,戰爭中最受苦的是民眾,是女性,是母親,是兒童。絕對不能讓未來重蹈曆史的覆轍,不能讓未來被分裂與仇恨之火吞噬。

如果把目光轉向現在的世界,冷戰結束近二十年了,恐怖活動、核擴散、地區衝突等問題重複上演,而且愈加複雜。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同時發生多起恐怖襲擊事件的時候,我作為一個佛教徒曾發表了見解。我與世界上的有識者一道,向在美國出版的《烈火重生——對美國恐怖襲擊的心靈回應》一書投了稿。我以《我們必須戰勝的惡》為題,首先闡述了“恐怖活動無論高舉何種大義或提出何種主張,都是絕對惡”的觀點。我進而提出,要打破人類曆史上長期以來的“仇恨—報複”循環,就應把“慈悲”與“創造”的能量從人的生命中激發和彰顯出來,這兩種能量與引發戰爭與衝突的能量——“仇恨”與“破壞”正相反。

具體而言,佛法說“人人具有佛性”,也就是要相信生命中的善性,進行文明間的對話。因為我確信,通過在所有領域和所有層次反複進行長期不懈的對話,即使需要時間,也一定會改變時代的方向,使“戰爭與暴力的世紀”轉變為“和平與非暴力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