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第八章 論美育

字體:16+-

一、要重視美育

在魯迅的教育思想中,美育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魯迅長期從事文藝工作,對文學藝術的教育作用有著深刻的見解。早在日本留學時期,魯迅就棄醫從文,“治文學和美術”,把文藝當作“改造國民性”的重要工具,當作激勵中國人民起來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統治的戰鬥武器。

魯迅認為,文學有巨大的教育作用。文學能“涵養人之神思”,培育人們的理想。文學對人的教育意義又非同一般,“而其教複非常教,自覺勇猛發揚精進,彼實示之”,它能啟發人們自覺地勇往直前,奮發圖強。[269]

文學的特殊教育作用決定於文學的特征。“蓋世界大文,無不能啟人生之[img alt="" src="../Images/0130-1.jpg" /]機,而直語其事實法則,為科學所不能言者。”[270]因為偉大的文學作品,能揭示科學家所不能揭示的微妙深奧的人生真理,直接說出事物的本質,“雖縷判條分,理密不如學術,而人生誠理,直籠其辭句中,使聞其聲音,靈府朗然,與人生即會。如熱帶人既見冰後,曩之竭研究思索而弗喻者,今宛在矣。”[271]這就是說,文學作品分析事理雖然不如科學著作,而人生的真理卻直接包含在它的詞句當中,使聽到聲音的人心裏明白,並和現實生活立即聯係起來。這就像熱帶的人見到冰以後,以前竭力研究思索而不能理解的道理,現在都明白了。

這個道理,魯迅在跟隨章太炎學習文字學時,有更淺顯的說明。他說:“文學和學說不同,學說所以啟人思,文學所以增人感。”[272]

魯迅十分重視文學的教育作用,也十分重視藝術特別是美術的教育作用。辛亥革命以後,蔡元培任第一任教育總長,就竭力提倡美育。他的主張受到魯迅的積極響應和支持。但是,由於當時內閣中黨派爭權,不久蔡元培就辭去了教育總長的職務,他所提備的教育方針也就夭折了,美育也就隨之被守舊派取消。蔡元培於1912年7月1日提出辭職,7月12日教育部召開的“臨時教育會議”就決議“刪除美育”。魯迅對此在日記裏憤然寫道:“聞臨時教育會議,竟刪美育,此種豚犬,可憐可憐!”[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