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第五章 論青年教育

字體:16+-

要把青年培養成為革命的戰士,就要引導青年努力學習,用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否則青年就不能擔負起改造社會的任務。前麵說到,對於魯迅反對青年讀中國的書,並不能籠統地理解為魯迅反對青年讀書,相反,魯迅主張青年要刻苦學習,努力讀書。他反對的隻是有害於青年的充滿了封建道德的中國古書,他把它們比作秕穀。他說,用秕穀來養青年,是決不會使之壯大的。他希望甘心為青年服務的作者和譯者竭力運輸些切實的精神食糧來培養青年,使他們壯大起來,將來獲得較大的成就。[195]

魯迅教育青年既要有遠大的目標,又要有紮紮實實的本領。魯迅常常批評那些空談家,不去切切實實地求知識做學問,而是空喊什麽“革命啊”“愛國啊”等口號,實際既幹不了革命,也救不了國。他有一次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仆以為一無根柢學問;愛國之類,倶是空談;現在要圖,實隻在熬苦求學。”[196]後來,他告誡自己的子孫不要做“空頭文學家”,也是這個道理。

做學問沒有平坦的道路,學習是要下苦功夫的,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把本領學到手的。魯迅總是諄諄教導青年刻苦學習。他給青年寫過上千封信,教育青年不要自暴自棄,要努力向上走,刻苦學習,而且要有恒心,不能朝三暮四,見異思遷。他批評有些青年,不樂於搞科學,便去搞文學;不會寫文章,便去學美術,然而又不肯下苦功夫練畫,結果隻是留長了頭發,放大了領結,裝個藝術家的樣子完事。魯迅看到這種青年,對中國的前途就很擔心,他感慨地說,“假使中國全是這類人,實在怕不免於糟”。[197]

魯迅在1932年4月開列了自己的譯著書目後寫了一篇附記,在附記中談到了自己對文學工作的嚴肅態度,並且以切身的經驗忠告青年,要不斷努力,切勿驕傲自滿,停止不前,而要立下雄心壯誌,努力超越前人,其中有一段話很有教育意義,現抄錄如下: “對於為了遠大的目的,並非因個人之利而攻擊我者,無論用怎樣的方法,我全都沒齒無怨言。但對於隻想以筆墨問世的青年,我現在卻敢據幾年的經驗,以誠懇的心,進一個苦口的忠告。那就是:不斷的(!)努力一些,切勿想以一年半載,幾篇文字和幾本期刊,便立了空前絕後的大勳業。還有一點,是:不要隻用力於抹殺別個,使他和自己一樣的空無,而必須跨過那站著的前人,比前人更加高大。初初出陣的時候,幼稚和淺薄都不要緊,然而也須不斷的(!)生長起來才好。”[198]這裏提到兩個“不斷”,而且後麵都加了著重號,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生長。這是魯迅對青年的殷切期望。這段話不僅講到學風問題,也講到做人的問題。這段話對今天的青年來說不也同樣有著重大的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