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正視曆史方能構建信任關係

字體:16+-

前麵我們曾提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哲學思想就是“和而不同”。[57]冀求世界和平,就要堅持“和而不同”。20世紀50年代周恩來總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是“和而不同”在國際關係中的具體反映,影響十分深遠。這五項原則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如果各國都能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國際上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可惜許多國家的領導人為了本國的利益,甚至為了黨派鬥爭、政權鬥爭的利益而不能恪守這五項原則,使得國際亂象叢生。連年不斷的地區戰爭使千萬家庭家破人亡,流離失所。因此,和平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東亞共同體”一時還難以建立,那麽中日兩國應首先聯合起來,擔負起繁榮東亞的責任。中國和日本是隔海相望的鄰邦,幾千年世代友好,不能因為近百年中的摩擦對抗而把幾千年的友誼毀於一旦。中國人重視曆史,記住曆史,就是為了以史為鑒,更友好地發展。可能許多日本朋友不解,為什麽中國人揪著日本侵華戰爭不放?是不是總在製造“反日”“仇日”的情緒?確實有一位日本記者這樣問過我。我說,完全不是的。我們天天在宣傳中日友好。每年紀念抗日戰爭是為了不忘記曆史。我們不僅紀念抗日戰爭,而且也紀念鑒真和尚赴日,紀念藤野先生與魯迅的友誼,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時不忘日本對孫中山的幫助。這些都是曆史。記住了曆史,就會知道我們今天應做什麽,不應做什麽。特別是要讓青年人了解曆史,使中日友好能夠持續下去。如果中日兩國能友好相處,互助互利,共同發展,就會像矗入了一根鎮海神針,能鎮住世界任何風浪,維護世界和平。

中日友好的基礎是建立互信。當前中國人和日本人之間還存在不信任感。中國人對日本內閣和議員參拜放有戰犯靈位的靖國神社不理解,日本人對中國老提侵華戰爭不理解。其實若大家都正視曆史,記住曆史的經驗教訓,堅持和平,反對戰爭,就能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