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七卷:魯迅教育思想研究 和平之橋

教育要使人有地球成員的自覺

字體:16+-

創價學會創始人、第一任會長牧口常三郎1903年出版的《人生地理學》,過去我沒有讀過,池田先生提到以後,我特地到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去借閱。圖書館告訴我,1907年的中譯本已經作為善本書珍藏,隻能在圖書館借閱,不能借出圖書館,但借到了2004年出版的由複旦大學陳莉、易淩峰老師翻譯的新版本,書中還有池田先生2002年為英文版寫的前言。我讀了受益匪淺,這不僅是講人與環境的地理學,而且是一本人生的百科全書,是一本人生教育學著作。它不是簡單地介紹地球上的山脈大河、海洋陸地,而是處處與人生聯係起來,而且還講到人與社會、人與國家的關係。它還批判了舊式的教育。牧口先生說:“我們周圍充滿了豐富的事例和信息,但令人震驚的是,如此多的人,特別是教師,忽略了這種基本又意義深遠的觀察法,而隻堅持死記書本知識。”[50]這本書雖然寫於一百多年以前,但今天讀來仍有親切感,仍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讀了這本書,我想起了1992年我對福島大學附小的訪問。我曾四次訪問福島縣,那裏有我的很多朋友。福島的秀麗風景和文化教育給我留下的印象令我至今難忘。當時,他們的地理課改成了地球課。我問老師有什麽區別?他告訴我說,過去地理課隻客觀地講授地理現象,現在的地球課則把人作為地球的一員,把人與地球聯係起來——人要保護地球。那天,三年級的小朋友還表演了他們自己創作的保護環境的節目,使我印象深刻。據說這是日本文部省特別批準試點的。不知道這項改革有沒有推廣普及?這所學校在大地震中有沒有損壞?我頗為掛念,遙祝他們平安。

池田

非常感謝您還專門借了《人生地理學》,我想牧口先生以及渴望將恩師的哲學向世界推廣的戶田先生都會感到十分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