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田
您再次通過經典談到了“天人合一”的概念。
我以前曾說過,創價學會第一任會長牧口常三郎出版了論述人與環境的深刻關係的大著《人生地理學》。
在地理學研究中,牧口會長的問題意識是這樣的:把握“地與人如何相涉”之事實,方可解決如何觀察周圍各要素之問題。[46]這裏將自然與人這兩者相互影響的不可分的關係作為了前提。
這部作品是牧口會長接觸日蓮佛法之前寫的,但在思想上卻是相通的。日蓮大聖人說:“依正不二,身土不二。”[47]“正報”與“身”是經營生命活動的主體或人,而“依報”與“土”則是其身所依賴的環境和土壤,兩者並非別物,而是一體不二。日蓮大聖人還說:“眾生有所用心,則土亦有所用心;心清則土清。”[48]因此佛法不是把人與外界割裂開來考慮問題,而是促使人積極構建良好的環境世界。可以說,這與“天人合一”的儒教思想也是息息相通的。
日蓮大聖人靈活地運用天台大師基於《法華經》所提出的“一念三千”法門。一念三千的法理是說,眾生的生命(一念)容納或具足三千諸法(即現象世界之一切),這個三千諸法也包括了“國土”(即眾生所住之環境)的含義。這是一個明確闡釋有情(人類等有感情意識者)與非情(即沒有意識與感情的草木國土)關係的法理。所謂“佛界”包括了有情和非情的生命。天台宗的中興之祖妙樂也說:“法身應普遍,何需隔無情。”[49]意思是佛之生命(法身)應不止於有情,還應推廣至無情。眾生(有情)和草木國土(非情)雖然顯現為兩種現象,但是其根源和基礎卻是不可分的,我堅信,這種共生的思想對於今後推進可持續發展是很有啟發意義的。
在現代社會,人們經常忘卻了人與自然的關係,肆無忌憚地開發自然,從而導致了異常氣象和溫室效應。現在已是將共生的思想提升到時代精神的高度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