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六卷: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 中國教育路在何方

第三節 教育的文化功能

字體:16+-

教育受文化的影響至深至久,而文化也需要依靠教育來傳播和繼承。當然,文化的傳播不完全依靠教育,還有許多傳媒,但教育確實是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的主要途徑。特別是典籍文化,需要靠學校教育通過從識字開始的文化科學教育一代一代傳下來,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總體來說,教育的文化功能也包含在文化發展的幾個環節中,即教育具有選擇文化、傳播文化、創造文化的功能。

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集團都要根據一定的時代、一定的社會需要,並基於當時對文化的理解,對已有的文化產品進行淘汰或保留。這種淘汰或保留往往通過教育來實施。前麵講到,文化總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這種發展不僅包括新的創造,而且包括淘汰和保留。特別是製度和觀念層麵的文化,都屬於上層建築,它們要受到經濟基礎的製約。生產方式變革了,上層建築也必然會變化。每一個曆史時期的統治階級也總是要選擇有利於鞏固其統治的觀念和製度,因此,適應其需要的文化就被保留下來,甚至發揚光大,不適合的就被淘汰。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西漢時期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都是一種文化選擇。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通過行政手段對文化進行選擇,起到了破壞文化的作用。董仲舒的獨尊儒術是既通過行政手段又通過教育來實現的,使教育內容局限於儒家經典,而且持續了2 000餘年。物質文化也有一個選擇問題。這種選擇有的是通過社會生活自然而然地優勝劣汰;有的則是通過教育的手段,傳播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知識,批判和摒棄舊的生產技術和知識。

前麵已經講到,文化選擇的內容有兩種:一種是對本民族的文化選擇,另一種是對外來文化的選擇。我們的教育既要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傳統,又要吸收世界上一切文化優秀成果,這就需要對本民族文化和外來文化進行認真的梳理研究,由表及裏,去粗取精,也就是進行認真的選擇。對於本民族的文化,我們既反對虛無主義,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都是封建主義的文化,沒有什麽可以繼承的;也反對複古主義,認為現在還要以半部《論語》來治天下。我們認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有優秀的精華,但也有封建的糟粕,隻有根據時代的要求,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才能確立現代化的價值觀念,達到選擇的目的。物質文化,包括建築、服裝、藝術裝飾等,都是經過這種選擇而發展起來的。隻有這樣不斷選擇,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才能發揚光大。對於外來文化,我們既反對關門主義,認為一切外來文化都不適合中國的國情,都把它拒之門外;我們也反對全盤西化,認為隻有西方文化才是先進的,應該全盤接受。我們認為,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著優秀的成分和糟粕的成分,而且有些內容可能隻適合本民族,不適合其他民族,因此,對外來文化更有一個選擇問題。文化的選擇對弱勢民族來講尤為重要,如果對外來的強勢文化不加選擇,本民族的文化就要被侵蝕,就有失去的危險。吸收外來文化,教育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