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六卷: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 中國教育路在何方

核心素養:課程改革的原動力[4]

字體:16+-

學校教育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立足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素養。當今世界各國教育都聚焦於人的核心素養的培養。素養需要在長期的教育中慢慢養成。為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基礎教育階段,學校在課程改革方麵要進行三方麵的努力。

第一,將身心健康放在課程目標的首位。學校教育不能隻盯著書本知識,練就一個好體魄是學習的前提。在體育鍛煉中要培養學生堅韌、友善、合作、民主、競爭等價值觀。今天大力推廣的校園足球,其定位既包括強身健體,也包括精神追求、團隊意識等。學校教育中,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很重要。習慣養成了,自然就會變為信念。比如,自己整理器材、裝備,換衣、換鞋,收拾東西,就是要培養學生獨立生活的習慣。小時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長大之後就會有自力更生的信念,不會依靠別人。另外,要培養學生陽光、樂觀的心態。熱愛生活,自信、自尊、自強;容納別人,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我幾次來到清華大學附屬小學(以下簡稱“清華附小”),每到一處,學生們都會向我和其他教師行標準的鞠躬禮。學校的竇校長說清華附小有三張名片,即“微笑、感謝、讚美”。我想,這就是與人相處的禮儀文化,在這樣的文化濡染中,學生心態陽光、相處融洽、團結向上。如果我們的學生都能有這樣的心態,那麽今天社會上的很多悲劇就不會發生。

第二,課程教學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校教育不僅要給予學生必備的知識技能、文化修養,更要使其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其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很重要。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孩子到十二三歲還沒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做老師的要為他擔憂,擔心他長大以後對什麽都漠不關心,成為一個平庸的人。今天我們中國的學生,學業水平不成問題,但現實中的問題是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學習變成了完成父母、老師的任務,學生處於一種“被教育”“被學習”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怎能形成終身學習的意願和能力?怎能培養出創新人才?興趣往往從好奇心發展而來,學校教育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兒童的天性,功課太重會扼殺兒童的好奇心,為此,學校教育要思考怎樣建立一種平衡:在保護好奇心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學教育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思考、勇敢地提問。隻有會思考、敢提問的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我在清華附小聽了一節科學課,教學的主要內容是“種子的傳播方式”。老師在教學中並沒有著急地和盤托出,而是先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質疑,然後根據學生的質疑展開教學。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解決自己疑問的過程。我認為,這樣的教學方式非常值得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