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六卷: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 中國教育路在何方

第二章 教育本身沒有責任嗎?

字體:16+-

前麵我們分析了影響教育的各種社會、思想根源。那麽,教育本身就沒有問題嗎?教育本身就沒有責任嗎?當然不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在於屈從於社會的各種壓力,教育被扭曲了,被異化了,沒有自己的“人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指出:“我國教育還不完全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製機製不完善,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實。接受良好教育成為人民群眾強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共同心聲。”可見教育本身也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改革創新。正如《教育規劃綱要》所指出的,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動力。教育必須改革,還原自己的本真。下麵我們列數一下教育的弊端和失誤,以便對症下藥,使改革取得成效。

一、長期以來缺乏對教育本質的認識

教育的本質是什麽?長期以來,人們認為教育是階級鬥爭的工具,是無產階級專政的武器。“**”中,教育甚至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結束以後,大家進行反思。1978年,時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的於光遠首先對教育是上層建築的提法提出疑問。他在一次教育座談會上說,教育這種現象中,雖含有上層建築的東西,但不能說教育就是上層建築。他的有關講話後來形成文章《重視培養人的研究》,發表於《學術研究》1978年第3期。由此,“教育本質”的討論就在全國教育界迅速展開。這次討論延續了十多年。據瞿葆奎在《中國教育學百年》一書中載,討論以《教育研究》雜誌為主論壇,自1978年至1996年,全國各類報刊發表討論的文章約300篇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