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六卷: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 中國教育路在何方

第一節 有關文化的各種界說和文化的特性

字體:16+-

文化的各種界說

梁漱溟(1893—1988),中國現代哲學家、教育家。鄉村建設理論是作為教育家的梁漱溟所提出的重要的理論命題,他強調“教育即鄉村建設”,認為中國的鄉村和中國的“民族精神”是中國社會和文化的根本。

為了弄清楚教育與文化的關係,首先要弄清楚什麽叫文化,如何理解文化。文化是一個有廣泛內涵的概念,據說學術界對文化的定義已有200多種。有的說,文化是一種生活樣態;有的說,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有的專指精神成果。梁漱溟說:“你且看文化是什麽東西呢?不過是那一民族的生活的樣法罷了。”[2]他又說:“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3]他和錢穆的說法很相似。錢穆在《文化與生活》中說:“文化必由人類生活開始,沒有人生,就沒有文化。文化即是人類生活之大整體,匯集起人類生活之全體即是文化。”[4]他在《中國曆史研究法》一書中又說:“文化是全部曆史之整體。”“換言之,文化即是人生。此所謂人生,非指各人之分別人生,乃指大群體之全人生,即由大群體所共同集合而成的人生,包括人生之各方麵、各部門,無論物質的、精神的均在內,此始為大群體人生的總全體。”[5]這就是說,一個群體的全部生活和他們所創造的一切財富都是文化。但是,他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一書中又把文化與文明分開來說。他說:“大體文明文化,皆指人類群體生活而言。文明論在外,屬物質方麵。文化論在內,屬精神方麵。故文明可以向外傳播與接受,文化則必由其群體內部精神累積而產生。”他還說:“文化可以產出文明來,文明卻不一定能產出文化來。”[6]他這裏說的文化又僅指精神成果了。可以看出,梁氏、錢氏的說法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且錢穆認為文化是人生的全部,而梁漱溟則認為文化是人生依靠的一切,其中也小有差別。趙雅博則認為:“文化之本質要義,乃是改變自然與改變自己的原始狀態,而予以新的狀況。更恰切地說,乃是將在自然中或自己中所潛藏的作用或能力發揮出來,也就是人使用自己的能力——理智意誌感官,來使潛存於自己或自然中的潛能成為現實,其目的是在於使人自己得到與自己原始狀態的不同的改變,使自己成為比原始狀態更好的情況……”[7]這種改變可以理解為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麵。以上這些界說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文化這個複雜的概念,都是有道理的。他們的提法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都是指人類的活動及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