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蘇聯學習”,這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全國建設的方針,也是教育工作的方針,是自上而下的運動。因此,學習蘇聯的教育理論和經驗就在全國範圍內大規模地展開了。這種學習是單向的,隻允許老老實實地學,不允許有絲毫的懷疑或批判。開始的時候,有一部分知識分子不理解,對蘇聯的教育理論有懷疑、有保留,甚至在專家講課的時候向專家質疑。但這部分知識分子在思想改造運動中都受到批判,做了檢查。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人敢於提出不同的意見了。學習蘇聯由不自覺逐漸變成自覺的行動,形成所謂“全心全意向蘇聯學習”。
蘇聯教育理論雖然反映在多種著作中,但中國教育界學習的主要是凱洛夫主編的1948年版的《教育學》。中國教育工作者,包括師範院校的學生,幾乎人手一冊,逐章逐節地進行學習,因而形成了所謂“凱洛夫教育理論體係”。這個理論體係影響了我國教育理論達半個世紀之久,而且至今仍有它的影子,我們有必要對它做一點簡要的剖析。
凱洛夫教育理論力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論來分析人類教育的本質和它的功能和作用,其中有幾個要點常常被我們引用。
第一,教育是上層建築,是經濟基礎的反映,階級社會的教育具有曆史性、階級性;蘇維埃教育要為無產階級的事業、蘇維埃的建設服務。凱洛夫在《教育學》的第一章第一節論述了各個社會形態的教育以後指出:“教育總是和政治相聯係著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必然要消滅阻礙社會向前發展的資產階級的階級教育,而以共產主義教育來代替它。”[11]
第二,強**育學的“黨性”原則。凱洛夫認為,教育學是社會科學,蘇維埃教育學是建立在最先進的哲學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的。他說:“蘇維埃教育學就是論述共產主義教育的科學。共產主義世界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黨底世界觀,是現代社會最先進階級,即工人階級黨底世界觀。蘇維埃教育學是在實行著這個先進階級底政策,它的黨底政策。”[12]中國教育理論工作者也是堅信不疑地認為教育學要為黨的路線和政策服務,發展到後來就是為階級鬥爭服務,為無產階級專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