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全麵學習蘇聯的方針
蘇聯教育思想傳入中國,可以追溯到“五四運動”之前。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帶來了希望。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在介紹俄國革命時,也把蘇俄的教育思想和經驗介紹到了中國,但是很快就被美國實用主義教育思想淹沒,特別是1919年杜威來華以後,中國教育界就隻聽到實用主義教育一種聲音。蘇聯教育思想在中國大量傳播是在解放戰爭的後期,在東北新解放區開始的。
1948年秋季,東北和華北大部分地區獲得解放,全國解放指日可待。新的形勢要求解放區的教育既要考慮到解放戰爭繼續發展中對各種幹部的需要,也要考慮到全國解放以後經濟恢複和建設所需要的大批幹部。東北行政委員會和華北解放區召開各種教育會議,重點討論中等教育的正規化和東北解放區高等教育改造問題。東北解放區最先開始向蘇聯學習。
由於曆史的原因,遼寧省的旅大(旅順、大連)地區居住著許多蘇聯人,他們在那裏辦起了蘇聯中學。1948年10月,中國的旅順中學開始和蘇聯中學建立了經常的聯係,著手學習蘇聯的教育經驗。當時主要從學習蘇聯的教學方法和五級記分的成績考核方法入手,改變過去的填鴨式教學法。繼而雙方合作,旅順中學學習蘇聯的教育內容、思想教育、學校管理及教育理論。為此,旅順中學還專門成立了蘇聯教育研究小組。
1948年9月,東北行政委員會召開第四次教育會議,明確提出了學習蘇聯教育經驗的口號。1949年12月5日,時任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長的董純才在《東北教育》上發表文章:《學習蘇聯,改造我們的教育》。在董純才的直接領導下,從1949年到1951年,《東北教育》共組織發表蘇聯教育經驗文章89篇,介紹研究新教材的文章53篇;東北教育社翻譯出版了蘇聯教育理論書籍,包括岡察洛夫的《教育原理》、凱洛夫的《教育學》及《五級分和它的用法》等。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還組織力量,以蘇聯十年製中學的自然科學各科教科書為藍本,編寫中學教科書,從初中一、二年級開始逐級試用。與此同時,政府培養了學習蘇聯教育經驗的先進典型,並組織這些典型到各地傳播經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