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國傳統文化鑄造了中國傳統教育
“中國傳統教育”是同“中國傳統文化”相對應的概念,是指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伴而生的中國近代教育以前的教育。教育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國傳統教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同時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大熔爐中鑄造出來的。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中國傳統教育更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從教育價值觀到教育內容和方法,無不滲透著儒家的精神。可以這麽說,中國傳統教育就是傳承儒家文化的教育。本節我們試從以下幾方麵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影響。
重視教育,把教育作為立國立民之本的教育價值觀
中國曆來重視教育,視教育為民族生存、國家安定的命脈,因此,中國很早就把教育納入為國家的事業,建設國家首先要開展教育。傳說黃帝、堯、舜時代就十分重視教育,自舜開始已有專門教育機構的出現。《尚書·舜典》中記載:“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可見當時已有專門的公職人員對貴族的子弟施教。《史記·五帝本紀》中也有類似的記載,有一段還講到對百姓的教育:“契,百姓不親,五品不馴,汝作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寬。”“五教”就是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即血緣家族的倫理,要求用這些血緣家族的倫理道德教育百姓。這個時期還沒有提到君臣的關係,因為中國當時還沒有進入君主製度,還處於原始公社製社會。以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革,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據古籍記載,虞、夏、商、周都有各種學校。到西周時期,中國奴隸製社會已臻完善,學校教育也開始分等級。當時的學校分國學和鄉學兩類:國學為統治階級的上層貴族子弟而設;鄉學是地方學校,為庶民所設。[1]《禮記·學記》中說:“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可見西周時代已有完整的教育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