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六卷: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 中國教育路在何方

第三節 中國傳統文化的消極麵

字體:16+-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舊時代的文化,它從先秦時期就開始形成,在2 000多年的封建社會裏沒有根本的改變。雖然它起到了團結中華民族、統一中國,使中國文化本身得到發展的作用,它的基本精神長期影響著中國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但它畢竟是舊時代的文化。用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來分析,中國傳統文化有積極的一麵,但消極麵也是極為明顯的。同時,任何文化都具有兩重性,有優秀的一麵,也會有腐朽的一麵。文化的發展就是優秀的部分得到傳承和發展,腐朽的部分逐漸被摒棄和淘汰,但也總會有一部分殘留下來的過程。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基礎是封建社會和專製主義,在封建社會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中國傳統文化可以說居於世界文明的巔峰,但到了近代,中國逐漸落後了。為什麽會落後?中國文化在其中應該承擔什麽樣的責任?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苦苦尋求原因,特別是“五四運動”前後,許多學者、各種派別發表了自己的觀點與見解。

許多學者認為近幾百年來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是因為文化的落後,特別是觀念的落後。陳獨秀認為,中國要跟上西方文明,需要兩種覺悟:一是政治的覺悟,國民人人關心政治,參與政治;二是倫理的覺悟,而且把倫理的覺悟作為最後的覺悟。他說:“自西洋文明輸入吾國,最初促吾人之覺悟者為學術……其次為政治,年來政象所證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殘之勢。繼今以往,國人所懷疑莫決者,當為倫理問題。此而不能覺悟,則前之所謂覺悟者,非徹底之覺悟。蓋猶在惝恍迷離之境。吾敢斷言曰:倫理的覺悟,為吾人最後覺悟之最後覺悟。”[16]梁漱溟也同意陳獨秀的觀點。他說,大家最早看見的是西洋火炮、鐵甲、聲、光、化、電的奇妙。及至甲午之役,海軍全體覆沒,於是大家始曉得火炮、鐵甲、聲、光、化、電,不是如此可以拿過來的,這些東西後麵還有根本的東西。於是有戊戌變法、庚子事變。但是西洋的政治製度實際上仍不能在中國實現,還有根本的問題在後頭。“所謂根本就是整個的西方文化——是整個文化不相同的問題。”[17]他認為,文化的不同,就在於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同。他把它分為“人生的三路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