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推廣“快樂教育”的經驗,首先要從轉變教育思想著手,樹立新的教育思想。
第一,要樹立新的人才觀。我們的教育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的德、智、體諸方麵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人才。德、智、體全麵發展是我們的方向,是我們要求的基礎。當前開展“快樂教育”的最大障礙就是片麵追求升學率,或叫作應試教育,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教師和校長的責任,但我們的教師、校長不能不麵對這個現實問題,不能看著這個問題愈演愈烈。人才是多層次的,不能說上了大學才是人才,各行各業都有人才。隻要為社會做出貢獻的,都是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
第二,要樹立新的學生觀。學生不僅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也是教育的主體,即主人翁。教育是要塑造人的靈魂、人的心靈,不是塑造一個偶像。蘇霍姆林斯基講過:人的心靈要由心靈來塑造,不能靠工具來塑造。對於教師來說,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什麽叫好學生?好學生的標準是什麽?不是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就是好學生,而調皮、貪玩的學生就不是好學生。最近有人告訴我一個“好”學生,為了保住三好學生的稱號,用了50元錢,製造了一個拾金不昧的假象。這件事說明我們一些學校的教育方法,自覺不自覺地使學生養成一些不好的品質。但更重要的是給我們一個啟示,教師要按照黨的教育方針,樹立新的學生觀念,全麵地分析每一個學生。評價一個學生是不是好學生,不要看他的表麵,更不要根據自己的好惡,而是要長期考查。對學生要用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學生本來是很信賴教師的,我們要珍惜這種信賴,把自己放在一個適當的地位。
第三,要樹立新的教育質量觀。有些教師怕開展“快樂教育”影響學生的質量,似乎得出了一個公式,減輕學生負擔必然降低學生質量,這是一種偏見。我們的質量觀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質量觀,不能光從學習上來講質量。質量也不光表現在考試分數上,它還表現在各種能力上,如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注意能力等。當然,培養能力是在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育的基礎上進行的,但也不能光用傳授知識來代替,還需要我們注意培養。比如說,能力裏麵很重要的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有各種品質。就思維的品質來說,就有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深刻性、廣闊性、獨立性和批判性等。在這些方麵,學生各有不同。有的學生思維很敏捷,但邏輯性不強;有的學生思維比較遲緩,但深思熟慮,很有條理;有的學生喜歡鑽牛角尖,而有的學生思維的麵很廣;有的學生你說什麽他就答應什麽,有的學生則能獨立思考,創造性地回答問題。因此,不是學習了課本知識,能力就有了。比如,學生思維比較緩慢,腦子比較慢,做數學題時,你就讓他快點,培養他的思維敏捷的能力;有的學生做題很快但不準確,可以出一道難題讓他去考慮。所謂思維有順向思維、逆向思維,我們的學校教育往往都是順向思維,老師怎麽講,學生怎麽回答,有時甚至學生答的話,必須是老師講過的,一句不能差。這樣怎麽能培養出人才來?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質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