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提出這個命題並非無病呻吟,在做文字遊戲,而是有很大的現實意義。我國長期以來的教育傳統是把教師放在中心位置。雖然20世紀二三十年代,權威的兒童中心主義思潮曾經一度在我國盛行,但很快就煙消雲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學習蘇聯教育經驗,強**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師的權威,仍然把教師放在教育的中心,把學生視作被動地接受教育的對象,看不到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不注意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獨立能力,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已經嚴重地影響到我國的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
早在20世紀60年代,由於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知識信息急劇增長,許多教育家都認識到,學校教育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全部知識教給學生,重要的是把最基本的、最先進的知識教給他們,同時注意培養他們的能力,使他們能夠獨立思考、舉一反三、善於探索新的知識。也就是說,教育不隻是教給學生知道什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他們如何學習,如何去探索事物的奧秘。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由被動地學習轉變為主動地學習。正是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提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這個命題。應該說,這個命題已經超越了教師是中心還是學生是中心的曆史上教育命題的爭論,向新的認識跨越了一大步,它帶有20世紀新科技革命時代的特點。
但是在我國,這個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學生負擔過重,學習消極被動,學習方法死記硬背,這已經成為我國教育實際中的痼疾。雖然自從毛澤東同誌提倡教學要注意啟發式以來,大家都在談論如何做到啟發式教學,但始終未能落到實處。固然原因很多,但沒有樹立起正確的教育觀念,特別是沒有正確的學生觀,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當前要深化教育改革,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獻身精神和創新精神的人才,就必須從改變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觀念著手。其中一個重要的教育觀念,就是要把學生看作教育過程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這樣才能有助於培養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麵生動活潑地發展。現在全國許多小學校都在開展愉快教育,什麽是愉快教育的精神實質?它的實質就在於把學生放到教育的主體地位,使得學生願意學習,把學習當作樂事。愉快教育與刻苦學習並非對立的。有的同誌認為學習應該是刻苦的,不能都是愉快的。但他不明白,隻有愉快教育才能使學生從願意學習發展到刻苦學習,也就是做到以苦為樂。強迫教育隻能使學生把學習當作苦差事而敷衍了事。所以說,愉快教育絕不是一個教育方法問題,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轉變問題。提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就是為了實現這種轉變,從而使教育質量能夠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