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教材、教法,曆來是教育家重點研究的課題。誇美紐斯、盧梭、洛克等教育科學的奠基人都曾對教育內容提出過許多精辟的意見,英國教育家斯賓塞從新興的資產階級利益出發提出了比較完整的教育課程體係。這個體係至今還在起作用。但是課程、教材、教法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研究還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同時,過去的研究主要是在課程的宏觀結構上,對每門學科的理論則研究得很不夠。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各門學科的內容不斷豐富,知識總量急劇增長,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最必要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了。同時,也正是因為知識增長迅速,簡單地把現存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已經遠遠不夠了,需要教會學生自己去探索新的知識。因此,教什麽、如何教、什麽時候教,這些問題就擺在了教育者的麵前。教學理論在20世紀50年代以來有了重大的發展。它對學科教育學的誕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各科教材教法雖然在師範院校內一直是一門必修課程,但曆來不受人們的重視。在一些專業學科的教師、專家們的眼裏,似乎教材教法不過是分析中小學的教學大綱和教科書,教會學生如何去上好一堂課的一些雕蟲小技,沒有什麽學術性。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教材教法絕不隻是分析一門學科如何傳授,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分析如何根據一門科學發展的內在邏輯,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符合教育的規律把它組織成為一門學科。學科並不等於科學,一門科學要變成一門學科,需要經過一番改造。改造的理論就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就叫學科教育學。學科教育是一門跨學科的學科,它既要研究該學科的科學規律,又要研究教育規律,要把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沒有專門的人來從事這方麵的研究,這門學問是發展不起來的。近年來這個道理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當然,毋庸諱言,雖然幾十年來教學理論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師範院校的教材教法的課程卻顯得十分陳舊。因此,重建教材教法的理論體係就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