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二卷:基礎教育

第二節 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的關係

字體:16+-

生產力不能離開一定的社會形式而存在。人們生產物質資料不是單獨地、孤立地進行,而是共同地進行的。因此,人們在社會物質生產過程中彼此要結成一定的關係。由於生產資料歸誰所有和由誰支配的不同,就有不同的生產關係,不同的社會政治經濟製度。生產關係的發展雖然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但生產關係又反過來影響生產力的發展。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基礎,有什麽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麽樣的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包括社會的政治、法律、宗教、藝術等。毛澤東同誌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毛澤東同誌這裏講的觀念形態就是上層建築的重要內容,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也包括教育在內。因此,教育不僅受到生產力的影響,而且受到一定的社會的政治經濟製度的製約,反過來又作用於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製度。

社會的政治經濟製度決定教育的性質和發展 一定社會的教育,是由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製度所決定的。與社會發展五種基本經濟形態相適應,就有五種不同性質的教育。我們在第一章講到教育發展的幾個階段時講到了,這裏我們隻強調兩點。

第一,在階級社會裏,教育是有階級性的。在政治和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在教育上也同樣占統治地位。例如,奴隸社會的教育是奴隸主實行統治的工具;封建社會的教育則具有鮮明的封建等級性;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則如列寧所揭露的:“學校完全變成了資產階級統治的工具,浸透了資產階級的等級思想,它的目的是為資本家培養恭順的奴才和能幹的工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