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理解書麵語言,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能力的發展,閱讀能力的提高,會促進思維的發展和提高。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低年級主要是讓學生看圖片,通過觀察圖片來理解課文。到高年級不僅要觀察圖片,而且要讓學生觀察社會現象、自然現象。有了觀察的基礎,學生才能對課文有深入的了解。例如,《科學的大門》中講到大量自然現象,學生隻有在平時觀察自然的基礎上才能理解。這樣,學生不僅懂得了科學的道理,而且能從達爾文熱愛科學、認真觀察大自然的精神中得到啟發。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對課文的分段、語詞的分析解釋,可以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推理、概括等思維能力。例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有位老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問學生:“這篇課文寫邱少雲什麽事?”學生回答:寫邱少雲為了戰鬥勝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這就是高度的概括。這種能力如果平時不訓練的話是不可能有的。兒童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他們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把具體的經過、細節講出來,卻概括不出總的中心思想來。這時候教師就要從具體入手,對一件件事情由分析、比較、抽象引導到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