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二卷:基礎教育

勞動技術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礎[1]

字體:16+-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於2015年8月聯合發布了關於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很有必要,很及時。當前,由於應試教育的幹擾,學校隻重視知識教育,家長隻重視考試成績。學生整天埋頭於作業中,不知道勞動是什麽,甚至有的連生活都不能自理。這樣怎麽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人才?

勞動是人的本源,也是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源頭。大家知道,人是從猿猴變來的。猿猴通過勞動,能夠直立起來,解放了雙手,學會了製造勞動工具,同時在社會勞動中,人們互相交流,逐漸產生了交往的工具—語言,於是猿猴就逐漸演變成人。因此,勞動是區別人與動物的界限。猿猴已經知道使用樹幹去采摘果實,但它不會製造勞動工具,因此還算不上有勞動的能力和勞動的表現。隻有人能夠製造勞動工具,並用勞動工具通過勞動,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然。

科學技術的發展,減輕了人的體力勞動,增加了人的腦力勞動。因此,勞動和技術結合起來了,所以我們現在叫勞動技術教育。但是,不管技術多麽先進,要生產實體產品,不僅最基本的勞動不能少,而且還要掌握先進勞動技能。現在我們都在講缺乏高級技工,還提到要培養國家工匠。這些國家工匠都是在艱苦困難的條件下勞動鍛煉出來的,體現了體力和智力的結合。我們的先進的火箭、高級的電腦,無一不是在工匠手上製造出來的。因此,不能以為今天我們進入了信息社會、智能時代,就用不著體力勞動了。

當今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創新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不是靠讀幾本書憑空想出來的,是在艱苦的勞動中創造出來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幹,就是勞動,這裏說的既包括腦力勞動,也包括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