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二卷:基礎教育

把課改落實到課堂上[1]

字體:16+-

課程改革本來就是在課堂上,為什麽說“把課改落實到課堂上”,聽起來好像是矛盾的。我說這幾句話是因為看到許多學校雖然已經進行了新的課程改革,但課堂教學還是老樣子,還是用應試教育的那一套,教師灌輸,學生練習,追求高分,而不是貫徹新課改的精神。前不久有位教師問我:能不能在教材中增加一些高考的內容?你看,這不是本末倒置嗎?考試本應該服從教材,檢查學生學習的成績,而不是教材服從考試。這說明這位教師的思維還是應試的思維,而不是課改的思維。

課改的目的是什麽?是通過完善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更好地培養人才。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不僅要求學生牢固地掌握應知的知識,還要發展智力,增長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課程改革不能停留在課程標準的變化上或者課程內容的變動上,更應該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改革上。我曾經說過,課程有三個層次。最高層次是國家製定的課程標準,我把它叫作“理想課程”,是由許多專家研究製定的,體現了國家意誌。第二個層次是教材的開發,我把它叫作“開發課程”,由教師、專家根據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編寫教材。這個層次與最高層次就可能有一個落差,要看編教材的人的水平。有的教材編得好,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水平比較高;有的教材可能編得不夠完美,就有落差,課程標準就會打折扣。對內容的安排也會有不同的意見,如語文課本中文言文和現代文的比例多少合適,至今還在爭論。第三個層次就要落實到課堂上了,落實到教師的教學上了,我把它叫作“實踐課程”,是由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教材的安排,設計教學方案,開展與學生一起的教學活動。這是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改成敗之所在。水平高的教師能夠充分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得心應手地運用教材,甚至能夠糾正教材編寫之不足;水平差的教師,可能缺乏對課程標準的正確理解,可能對教材掌握不透,就達不到課程標準的要求,會與課程標準的要求有很大的落差。還可以說有第四個層次,我把它叫作“習得課程”,就是說最終學生學到什麽、學會多少。這完全取決於教師怎麽教、學生怎麽學了。所以我說,課堂教學是落實課程改革最關鍵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