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我們就講到,中等教育是整個國民教育體係中最重要也是最複雜的階段。說它重要,是因為:①它在國民教育體係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中等教育基本上是基礎教育階段,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到高等學校學生的質量。由於中等教育在“**”中遭到的破壞,高等學校至今還在用相當大的力氣補基礎知識,特別是語文和外語。這是極不經濟的做法。同時給提高大學的教學質量增加了困難。②中等教育關係到我國廣大勞動者的文化和技術水平,亦即勞動者的質量。如果中等教育辦不好,就不能培養出工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掌握科學文化技術知識的工人、農民,就不可能提高勞動生產率。目前,我國職工隊伍文化水平太低,大部分青年職工雖然名義上都是中學畢業生,但實際上沒有達到應有的水平。據1979年年底對全國2 000萬職工的調查,80%沒有達到初中文化程度,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8%。工人實際的技術等級多數在三級以下,管理人員多數缺乏管理現代化企業的知識,工業部門的技術人員隻占職工總數的2.8%,其中相當多的人未受過高等教育(見1981年4月1日《人民日報》社論)。這種狀況嚴重地影響他們掌握新技術、使用先進設備,使先進設備不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③中等學校的學生都是青少年,他們正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最重要的時期,也是逐步形成世界觀的時期。將來能否成材,同這個時期的教育質量關係極大。
中等教育不僅重要,而且複雜。它的複雜性在於:①中等教育既要為高校培養高質量的新生,又要為大部分學生的就業做準備。這兩項任務,無論在思想教育方麵,還是在業務學習的安排上,都存在矛盾。如何把培養具有紮實的文化科學知識的勞動者和高質量的大學新生巧妙地結合起來,需要有強有力的思想工作和合理的學校結構與課程結構。②中等教育受社會各方麵的影響比較直接。高校招生和勞動就業的政策稍有變化,就會很快地影響到中等教育。當前,中等教育正承受著兩個“衝擊波”:一個是片麵追求升學率,學校圍著少數有希望考上大學的學生轉,家長也圍著子女的升學目標轉,造成學生思想和學習負擔過重,實際上使一部分學生的智力和體力都受到一定的摧殘。大多數學生被棄置不顧,得不到應有的培養和關懷,其中一部分人可能因此而自暴自棄,有人甚至走入歧途,對社會造成危害。這當然不能怪學校和老師,他們也受到社會的、家長的壓力。第二個“衝擊波”是“頂替”和不考核文化程度的招工辦法。由於就業與學習成績不存在直接聯係,“讀書無用”的思想再次抬頭,一些學生無心學習,隻等父母退休後頂替。因此,中等教育的調整和改革,必須和高校招生製度的改革、勞動招工製度的改革結合起來,才能收到實效。③中等教育時間比較長,學生跨越了少年和青年兩個時期,高中畢業班的十七八歲的青年和初中一年級的十一二歲少年同處在一個學校裏,他們的生理、心理各異,思想、認識能力和知識水平都有很大差別。要把中等教育辦好,就要充分考慮到各種複雜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