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麵簡要回顧了西方國家中等教育發展的曆史和當前的現狀。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1)中等教育的產生是社會曆史發展的產物,中等教育的發展受政治經濟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製約。中等教育作為現代教育體係的重要一環,是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物。在此之前,中學不過是大學的預備學校,有的甚至和大學直接連在一起(如法國大學的文學院就是為其他學院打基礎的)。現代教育體係(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建立是在資本主義發達的後期,即19世紀中後葉。而中等教育的普及僅僅是近幾十年來,在科技廣泛應用於生產、生產力空前提高的情況下發生的。
(2)中等教育的任務是隨著教育發展水平的提高而變化的。最初的中學的任務很單純,雖然也培養少數國家官吏,但主要是為升大學做準備。以後,隨著中等教育範圍的擴大,它就具備了為升學和就業做準備的雙重任務。而且中等教育越發達,為就業做準備的任務就越突出。這裏又可分兩個階段:當高中階段的教育還沒有普及以前,初中的任務是準備就業大於升學(如圖1);當高中階段的教育得到普及後,初中的任務就變為單一地為升高中做準備,高中的任務就變為準備就業大於升學了(如圖2)。
圖1
圖2
(3)中等教育任務的變化,必然引起結構的變化。當任務是單一地為升學做準備時,學校類型也是單一的。例如,最初隻有拉丁學校、文法學校這種傳授古典人文學科的學校。當社會要求中等教育培養工商業技術和管理人員時,就出現了實科中學、職業學校等多種類型的學校。同時,受教育機會的階級區分隨著教育發展水平的提高,不斷推遲。當教育發展水平還不太高時,學生受完初等教育後就要升入不同類型的學校,勞動人民子女隻能受職業訓練。等到生產力發達以後,普及義務教育年限延長,高中階段的教育已經普及,初中的任務變成單一的為升學做準備,學校類型也趨於一致。此時,受教育的階級區分就推遲到高中階段,高中階段的學校類型也變得多樣化。這些年來,幾個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教育的多樣化有向中學後教育推移的趨勢。但是,還隻能說是一種趨勢,並未成為現實。隻有到生產力發展到更高階段,高等教育基本普及時,高中的任務才能變為單一地為升學做準備。目前連高等教育最發達的美國,也還不能做到這點。而且當前大學畢業生過剩,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嚴重的社會問題,高校入學率近年來普遍下降。人們對大學的期望越來越小,許多家庭願意子女進入職業技術學校,獲得一技之長,以便就業較有保證。因此,當前高中階段仍然是準備升學和就業雙重任務,學校類型也必須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