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近幾年來雖然城鎮化發展很快,但仍有6億農民在農村,一半以上的學齡兒童在農村。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提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曆史進程中,農村教育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農村教育是農村的希望,農村教育能夠提高農村人口素質、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提升農業科技化水平,進而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必須重視農村教育,沒有農村教育的現代化,也就談不上全國的教育現代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以來,國家采取了多種措施,改善辦學條件,農村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農村是一個大概念,農村地區包括以農業為主導產業的縣城,而縣域內又有城鎮和鄉村之別。現在農村教育中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是村小的存廢問題。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鄉村教育萎縮,許多孩子都去縣城上學,出現了縣城學校人滿為患的現象,往往一個班七八十名甚至100多名學生。而村小的學生越來越少,甚至出現1名教師1名學生的村小。如何破解這個問題,仍然需要從促進公平、提高質量兩方麵入手,主要是要改善村小的條件,提高村小的教育質量,使村小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城鎮中同樣的優質教育。現在許多地方村小的萎縮並不是由於鄉村經濟社會的萎縮導致的,而是由於村小的辦學條件與質量不如縣城,不少有條件的家庭其家長到縣城租房陪讀。可見根源不是經濟問題,而是質量問題。
要不要把村小建設好,有不同的意見。前幾年為了保證教育質量,曾經實行並校的辦法,但出現了兒童上學不便的問題,不久並校暫停。現在又出現村小兒童流失的問題,這是個兩難的問題。我認為,如果鄉村本身沒有兼並而仍然存在的話,最好保留村小。一是兒童能夠就近上學,有家庭的照顧。雖說許多父母在外打工,父母不在身邊,但家庭總有爺爺奶奶照顧,比到縣城上學住宿要好。二是村小是鄉村文化的象征。有一個村小,就有擁有文化的教師,鄉村裏就有了知識、有了文化。這對鄉村的建設十分重要。村小最好建在鄉村中,成為鄉村的文化中心。有些村小建在鄉村的邊遠地方,不便於兒童上學。前幾年在四川涼山地區調研,發現有些小學教學點建在山頭上,兒童上學要走兩裏山路,主要是由於那裏鄉村人口少而且分散,沒有合適的地方建立學校,這些地區就隻能因地製宜地建立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