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離不開經濟,人類社會開始經濟活動時,就有教育。但是作為研究教育與經濟關係的學科卻是很晚才出現。雖然20世紀二三十年代蘇聯就有人研究過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舒爾茨提出人力資本理論以後,教育經濟學才進入了學術界的領域,至今不到100年的時間。
教育經濟學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學科。過去教育學雖然總要講到教育與經濟的關係,講到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要受一定社會政治經濟的製約,並反過來為政治經濟服務,但並沒有專門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解剖它們之間的關係。教育經濟學的基礎應該是經濟學,不隻是教育學,需要從經濟學的角度來剖析教育對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並認識教育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舒爾茨就是從這個視角提出教育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他認為,經濟的增長除了物質資本和勞動投入的增加外,勞動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起了重要的作用,從而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這一理論使人們認識到,教育不隻是一種消費,而且是一種投資。國家發展需要教育,教育可以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勞動生產力,促進經濟增長。個人發展也需要教育,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投入,可以使子女將來就業於更優越的職業,取得經濟上的回報。因此,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世界教育大發展的年代,大家都對教育充滿了期望。
但是教育經濟學不隻是研究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還要研究經濟對教育的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必然會影響教育的投入,從而影響教育的發展。以我國為例,我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所以教育投入長期不能滿足教育發展的需求。我國1993年就提出財政性教育經費2000年應占國民生產總值4%的目標,但直到2012年才得以實現。隨著近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教育也有了驚人的發展:義務教育得以全麵普及,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