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兩會都是萬眾矚目的大事。而教育作為民生之基,則是億萬國人關注的焦點。這些年我國教育發展很快、進步明顯,但群眾為何還是意見不少?作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我認為,在全麵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需要在教育領域努力完善依法治教。
實現教育現代化,是我們幾代人的夢想。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規定,這一夢想將在2020年基本實現。距離實現這個目標,還有5年的時間,時間緊迫、任務繁重。這就更需要加強教育法治、全麵推進依法治教,這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保障,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做到依法治教,首先要加強現有教育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我國已經出台了《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係列法律法規。各級政府應當認真執法,各級人大應該建立監督和問責製度。例如,《義務教育法》等許多法律法規都規定,各級各類學校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麵發展。但許多地方仍然以“升學率”評價學校和教師。因此,依法治教,首先要提高各級政府依法治理的認識水平,提高執法的力度,同時要有監督問責製度。
當然,教育領域中所遇到的許多難題,並不完全是教育本身的問題,大多是社會矛盾在教育上的反映,需要靠學校、社會以及政府來共同承擔。例如校車問題、治安問題,都不是學校就能解決的。因此,需要通過立法來明確政府和學校的關係,不能把所有關於學生的問題都推給學校。為了讓學校與學生、學校與家長、學校與教師能夠更加和諧、健康地發展,我認為,製定學校法、明確學校權責很有必要。
關於教育的均衡發展,也急需法律法規加以明確。前不久,教育部、國家統計局、財政部公布了“201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全國小學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為6 901.77元,北京以21 727.88元位居全國榜首,而擁有上億人口的河南,生均支出僅為3 913.95元,相差5倍多。這種不均衡,將會拉大地區間教育質量的差距,進而加劇教育的不公平,製約我國教育的發展。因此,我建議製定教育投入法,或者規定全國教育投入的底線。現在的教育投入是省級統籌,不足全國平均數的薄弱地區,應該由中央政府補貼轉移支付。中央政府要加大對國家級貧困縣、中西部農村地區的投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