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共和國成立60周年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新中國成立那一刻,我有幸親曆其境,參加了天安門的開國典禮。那時我是北京師範大學教育係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不久,全國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就勝利召開了。10月1月舉行開國典禮,我們一大早就到天安門集合,等待偉大時刻的來臨。下午3點鍾,聽到毛主席一聲“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便見五星紅旗緩緩升起,那時全場激動萬分,大家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60年來,共和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征途中,經過風風雨雨,克服了眾多艱難險阻,正在邁向現代化之路。
中國教育科學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經過了艱難曲折的道路。今天在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回顧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現實,謀劃未來。
一
我國教育科學的建設和發展至今不過100多年的曆史。從清末“廢科舉,興學堂”開始,學習西方的學校教育製度,同時也引進了西方教育科學。起初是為了培養師資,在師範院校開設教育學課程,後來教育科學逐漸在我國發展起來。北京師範大學就是我國教育科學的發源地。北京師範大學的建立與現代教育理論的引進是同步的。由王國維翻譯的、日本立花銑三郎著的《教育學》,是傳入我國的第一本教育學著作,曾連載於《教育世界》第9、10、11號上(1901年),很快就在北京師範大學講授。1920年北京師範大學建立了教育研究科,專攻教育理論,教育科學逐漸得到發展。但是,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國教育科學還是以西方的理論為主,雖然也出現過如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陳鶴琴的活教育、晏陽初的平民教育等流派,但沒有重大的突破。正如黃濟教授所概括的:“就當時教育科學的哲學基礎來看,大致有德國的古典哲學、美國的實用主義和從蘇聯學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其中又以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影響較大。或者可以說,在思想上影響較大的是實用主義,在實踐中特別是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主要的還是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所謂‘傳統教育’的一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