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一卷:教育與教育現代化

中國教育科學走向現代化之路紀實[1]02

字體:16+-

(五)改革開放30年

1978年12月中央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做出了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改革開放使我國教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我國教育理論界認真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教育理論建設,同時努力吸納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新理論、新經驗,力圖創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係,建設中國教育的新傳統。改革開放30年又可以分為三個小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79年至1985年,主要是教育反思和介紹世界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種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的經驗,為我國教育的重建和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第二個階段是1985年至1993年,在我國經濟體製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形勢下,我國教育界探索建立新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代教育體製和理論體係;第三個階段是從1993年開始至今,是探索中國教育現代化,創建有中國特色教育理論體係的時代。

1.第一階段:從1979年至1985年。

這個時期主要是教育反思和介紹外國教育的經驗。最重要的有以下幾次活動。

(1)教育本質的討論,教育價值觀的轉變。1978年開始的“教育本質”討論主要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進行的。關於“教育本質”的討論,實際上是對教育的反思。新中國成立以來一直到“**”結束,中國從領導到普通教師,都把教育視為“無產階級專政的工具”。也就是說,教育的功能主要是為政治服務。

現在要搞經濟建設,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那麽,必然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教育有沒有為經濟發展服務的功能?還有沒有其他功能?教育本質的討論持續了近十年,發表的論文數百篇。雖然還有不少議論,但基本達成共識:教育是傳承文化、創造知識、促進人的成長的社會活動,它的功能是多元的,有政治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等。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製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依靠教育。”從而使我國教育走上了正確的軌道。黨的十五大進而把“科教興國”定為國策。對教育本質和價值的正確全麵的認識是我國教育科學走向現代化的最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