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一卷:教育與教育現代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科學的重建與發展[1]

字體:16+-

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周年,30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些成績可以從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製度的創新、教育科研的繁榮四個方麵來概括。本文著重談談教育科學的重建與發展。

中國的教育科學是與中國現代教育製度同步產生和發展的。20世紀初廢科舉興學堂以後,中國引進了西方的學製,同時也引進了西方的課程。教育科學就隨著中國師範教育的建立而在中國大地誕生。1920年,北京師範大學首建教育研究科,專攻教育理論,培養教育學士,開設了教育學、心理學、哲學、美學、教育史、教授法原理、教育行政等24門課程。1932年,北京師範大學又成立了教育研究所,專門從事教育研究和培養教育研究人才。20世紀二三十年代,隨著美國杜威、孟祿等學者來華講學,中國教育研究曾盛極一時。

1949年以後,我國實行向蘇聯學習的“一邊倒”政策,教育科學以蘇聯為藍本,批判拋棄了一切西方教育理論。從此,蘇維埃教育學一統天下。1958年開始提倡建立中國自己的教育學,批判蘇維埃教育學(俗稱凱洛夫教育學),但是由於“左”的思想的幹擾,中國自己的教育學始終未能真正建立起來。

“**”結束後,在思想解放的前提下,教育理論界撥亂反正,中國教育科學才迎來了春天,教育科學得以重建並得到蓬勃發展。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教育科學的發展大致經曆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撥亂反正的時期。1977年5月24日,鄧小平在與王震、鄧力群、於光遠談話時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1978年3月18日,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的講話中指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知識分子“已經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一部分”;同年4月22日,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批判了“兩個估計”(“四人幫”炮製的“新中國成立以後17年教育戰線是黑線統治,知識分子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估計)[2],教育界思想得以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