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顧明遠文集.第一卷:教育與教育現代化

現代生產與現代教育[1]

字體:16+-

曆史學家把文藝複興作為現代文明時代的開始。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的“導言”中對文藝複興的偉大意義做了全麵的評價。他說:“這是一次人類從來沒有經曆過的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麵,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麵的巨人的時代。”[2]在文藝複興運動的推動下,自然科學也在普遍的革命中發展著。哥白尼的《日心說》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標誌著自然科學開始從神學中解放出來,成為獨立的科學,並從此大踏步地前進。到了18世紀中葉,科學技術開始和生產結合,科學技術的發明成果在生產上逐步得到應用,終於在英國爆發了產業革命,從此開始了現代生產的新紀元。當然,產業革命時代的現代生產還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現代化的生產。現代生產發展到今天,已經曆了好幾個階段。如果以科學技術在生產上的應用為標誌,那麽,現代生產發展到今天已經曆了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的時代、電動機的發明和應用的時代,以及當前的核子和電子的應用時代。

現代教育是和現代生產聯係在一起的。在現代大工業生產之前,學校教育是被少數統治階級所壟斷的,勞動者隻是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獲得生產經驗和技能。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完全相分離。自從出現了機器生產,即大工業生產之後,社會才對勞動者提出了具有一定科學文化知識和熟練技能的要求。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教育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了研究現代生產和現代教育的關係,我們首先要了解現代生產有哪些重要的特征。

一、現代生產的基本特征

現代生產從18世紀中葉的產業革命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曆了幾個階段,但是,它的基本特征卻是相同的,那就是現代生產是革命的、不斷變革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現代工業從來不把某一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作最後的形式。因此,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產方式的技術基礎本質上是保守的。現代工業通過機器、化學過程和其他方法,使工人的職能和勞動過程的社會結合不斷地隨著生產的技術基礎發生變革。這樣,它也同樣不斷地使社會內部的分工發生革命,不斷地把大量資本和大批工人從一個生產部門投到另一個生產部門。”[3]馬克思在這裏把現代生產與以前的傳統生產嚴格地區別開來了。